吳自牧(1161~1237),字益謙,為唐文學家吳少微的后裔,徽州歙縣人。吳自牧所著《夢粱錄》共二十卷,敘述了南宋時期的臨安(今杭州)概況及民俗民風;是研究宋代社會生活的重要史料。尤其是書中所描述的都城民間茶事活動,具有真實的生活氣息且鮮活生動,無疑是當時都城“社會茶風俗實相”的真實反映;而關于茶館、茶坊的記敘及飲茶風俗的詳細載錄,實為南宋時期茶事的珍貴資料。由于吳自牧生活于宋末元初,且常居臨安府錢塘;而此時徽州地區(qū)的茶葉正處在歷史性的變革時期,所以,鮮有故鄉(xiāng)茶事的詩文及記載……。
宋承唐代飲茶之風且日益普及,茶肆、茶坊遍及市井且重視擺設和布置;吳自牧記載:“今之茶肆,列花架,安頓奇松異會等物于其上,裝飾店面,敲打響盞歌賣,止用瓷盞漆托供賣。夜市于太街有東擔設浮鋪,點茶湯以便游玩觀之人。人情茶肆,本非以點茶湯為業(yè),但將此為由,多覓茶金耳。將檢閱茶肆,皆士大夫期明約友會聚之處……?!痹诓杷亮至⒌哪纤味汲牵粌H有人情茶肆,有聚會茶坊,甚至還有花茶坊等;夜市時也有點茶湯以便游觀之人,更有提茶瓶沿門點送茶水至門面鋪席等。同時,在一些時尚的茶肆,士大夫還常在其中以文會友,談詩論藝,幾與今日沙龍相近??傊?,吳自牧所記載的臨安茶坊、茶肆等品茗場所,不僅數(shù)量、種類多,功能蔚為大觀且大異其趣;售賣的茶及茶湯也是五光十色,多種多樣;它既滿足各色人等且隨客人的嗜好而隨時供應,可謂是“四時賣奇茶異湯”。
宋代民間的飲茶之風俗也是十分流行,吳自牧在《夢梁錄》中記有:“客至則設茶,欲去則設湯,不知起于何時。然上自官府,下至閭里,莫之或廢……?!毕锬敖址唬杂刑岵杵垦亻T點茶,或朔望日,如遇吉兇二事,點送鄰里茶水,倩其往來傳語?!蛴行掳醽砭又怪?,則鄰人爭借動事,遺獻湯茶,指引買賣之類,則見睦鄰之義。”可見,茶在宋代不僅扮演著交際的角色,還有睦鄰之效;真可謂民風淳樸、茶風大盛。值得一提的是,“柴、米、油、鹽、醬、醋、茶”,這個約定俗成的民間成語,最早是出自吳自牧“蓋人家每日不可闕者,柴米油鹽醬醋茶?!弊源?,茶就成為了開門七件事之一。
“燒香點茶,掛畫插花,四般閑事,不宜戾家;”這是宋代流行的諺語。但是,“今杭城茶肆亦如之,插四時花,掛名人畫,裝點門面”的記錄,則是出自吳自牧所著的《夢梁錄》。點茶,即品茶,重味覺之美;焚香,重嗅覺之美;掛畫,重視覺之美;插花,則是重視覺、觸覺之美;這四般閑事,是宋代文人所推崇的美學藝術生活原則,并稱“生活四藝”。宋代文人士大夫推崇清遠淡泊的審美心態(tài),在庭院廳堂以及茶室、茶館里掛畫,一方面是方便主客欣賞,另一方面也直接表達了主人恬淡靜遠的審美理想和文人情懷;“不下堂筵,坐窮泉壑?!辈挥米叱鑫萃?,山水本意已全部了然在心。而插花、掛畫等閑事,恰好提供了這樣一種恬淡靜遠的意境。茶人吳自牧記載的這種茶事雅俗,一直沿襲至今并成為了一種永不落幕的潮流風氣。